“我打算趁着高俅大军到来前,再夺取一州之地,然后再与其决战,这样也能为我们争取更大的战略优势。”
李逵听后高声说道:“哥哥,杨志这次若能建头功,你也别偏心。
不知这次攻打哪里?我李逵愿打前阵。”
“只要哥哥一声令下,我就领兵杀过去,非得把这些贼子杀得一个不留不可。”
许贯忠慢条斯理地说道:“寨主说得极是。
如今我们已经攻下东平府,不如顺势拿下兖州。
兖州下的莱芜,有着名的莱芜监,出产优质钢铁,正适合我军所需。”
莱芜地处兖州北部,虽仅为一县,却是铜铁资源富集之地,其炼铜冶铁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到了北宋时期,设立莱芜监,下设铜务冶和铁务冶,有“三坑”“十八冶”。
其中石门冶,曾被称为“铁冶城”,冶场工人众多,炉火连天,夜晚灯火通明,如同白昼,运送铁器的车马队伍川流不息。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将许多矿山矿脉交予民间商人经营,从中抽取两成税赋。
即便如此,莱芜监的权力反而不断壮大。
虽然不再有数千名工匠劳作,但出现了更多铜铁矿主,他们手中的劳动力远超从前。
之前,徐悟锋虽对莱芜监垂涎已久,但因未起兵东进,仅通过购买铜铁与之进行正常交易,并无攻占之意。
莱芜方面也很识相,按惯例行事,不敢冒犯梁山泊。
如今徐悟锋已下定决心,自然无所顾忌。
莱芜监这块肥肉,他势在必得。
众人听闻要攻打兖州,纷纷请战,都想效仿杨志立功,一个个按捺不住。
席间摩尼教众豪杰,在方天定暗示下,石宝起身说道:“我自上山以来,未曾建功,此番愿带几位兄弟,先行出战。”
邓元觉、王寅、方杰、徐方、郭世广等随后也起身响应。
徐悟锋听后十分高兴,笑道:“好!江南群雄愿意相助,此番攻打兖州,定能成功。”
石宝的武艺无需赘述,他从江南来梁山泊后,首战便与关胜打得难分伯仲。
王寅是方腊手下的重要将领,出身于歙州山区的石匠,擅长使用钢枪,枪法灵动莫测,几乎无人可敌。
他不仅武艺超群,还略通文墨,堪称文武兼备。
据原作记载,王寅曾设局击败单廷珪和魏定国。
在歙州失守后,他突围而出,后又与李云、石勇交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在林冲、孙立等人的围攻下不幸身亡。
方杰虽地位较高,却仍需尊称徐悟锋为姑父。
徐方、郭世广等人均为方腊旗下八骠骑之一,皆具精湛武艺。
众人商议后决定先夺取莱芜监,再南下进攻兖州城。
吴用见状,建议道:“寨主,欲取莱芜监必先破泰安州,该地城防坚固,若硬攻恐难以速胜,届时士气低落,再对抗高俅大军将更加艰难,宜以智取胜。”
徐悟锋听罢,微笑问道:“吴先生有何妙策?”
吴用忙答道:“不敢言策,不如趁大军出发前派几位精干之人潜入城内,内外呼应,则攻城易如反掌。”
史文恭眉头紧锁:“我军已占东平、齐州,料想兖州早已报信,泰安州定然加强防守,想混进去绝非易事。”
话音未落,徐悟锋已笑言:“泰安州多有寺庙道观,山寨中的头领不乏僧道,混入其中并非难事。”
金剑先生李助接口道:“我如今做了道士,正适合潜入城中,寨主就让我前去如何?”
鲁智深附和道:“既是如此,洒家自当效仿。”
邓元觉亦点头:“俺也愿前往泰安州一探究竟。”
徐悟锋点头道:“既如此,那就请三位先行入城,大军随后跟进。
若泰安州兵马未出城迎战,我会命时迁与你们联络。”
商议完毕,徐悟锋即刻调集兵马,筹备粮草物资。
李助、鲁智深、邓元觉三人先行赶赴泰安州。
行至第三日,三人抵达泰安州城门,只见守卫对往来行人逐一查验,果然戒备森严。
幸亏他们装扮成出家人,持有度牒等凭证,总算得以进城。
三人入城后,发现城内盘查严密,不敢入住客栈,只能分别前往寺庙与道观暂宿。
泰安州隶属于兖州,位于兖州北端,泰山脚下,是一个县级州。
兖州南北各有重地,南为兖州府治所在,后世的曲阜也位于此地,北则有泰安州与莱芜这个铜铁重镇。
泰安州在西,莱芜在东。
泰安州虽然没有下属县份,但其地理位置极为独特。
北宋时期,道教兴盛,尤其是宋徽宗当政时达到鼎盛,他自号“道君皇帝”。
身边还有如林灵素这样的道士相伴。
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民间称其为东岳大帝,是道教的重要神只,每年三月二十八为其诞辰。
每逢此时,泰安州都会举办庙会,四方前来上香的民众络绎不绝,朝廷对此也十分重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