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危急时刻,几声清脆的枪声从侧翼传来,几个试图迂回的日军和皇协军应声倒下。李铁柱转头一看,只见几个穿着便衣的自卫队员正趴在一栋房屋的屋顶上,用步枪精准地射击着。为首的,正是王秀兰手下的神枪手张大山。
“好样的!”李铁柱松了口气,对着侧翼方向喊道:“张大山,守住那里!”
“放心吧,铁柱哥!鬼子别想从这儿过去!”张大山的声音带着自信。
有了自卫队的支援,一排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敌人的进攻一波接着一波,如同潮水般涌来,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章:西门巷的拉锯
与此同时,西北方向的西门巷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二排长王强带着战士们守在西门巷的入口处。这里不像顺河街那样开阔,而是由几条狭窄的巷道组成,两侧是密集的民居。这既是优势,便于防守和伏击,也有劣势,容易被敌人分割包围。
日伪军的进攻方式在这里也有所不同。他们没有像在顺河街那样正面强攻,而是分成小股部队,利用巷道的掩护,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不时向两侧的房屋射击。
“注意,敌人小股渗透!”王强低声提醒战士们。他趴在一个窗户后面,瞄准着巷道拐角。
果然,几个皇协军猫着腰,快速冲到了巷口的一间房屋前,试图以此为据点。
“打!”王强率先开火,一枪命中了一个皇协军的肩膀。其他战士也纷纷射击,剩下的两个皇协军赶紧缩了回去。
但敌人并没有放弃。很快,一颗手榴弹被扔了过来,落在王强所在的房屋窗前,“轰”的一声爆炸,窗户被炸毁,碎玻璃和泥土溅了王强一身。
“咳咳……”王强咳嗽着,抹了把脸上的土,幸好没有受伤。他知道,敌人这是在试探和压制。
“同志们,节省子弹,等他们靠近了再打!”王强喊道。在这种巷战中,弹药消耗很快,必须精准射击。
战士们屏住呼吸,耐心等待着。没过多久,又有几个日伪军冲了过来,这次他们更加谨慎,互相掩护着前进。
当他们靠近到几十米的距离时,王强一声令下,战士们再次开火。又有两个敌人倒下,剩下的连忙后退。
就这样,在西门巷,二排与敌人展开了拉锯战。每一寸巷道的争夺,都伴随着枪声、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呐喊。敌人试图用火力和人数优势碾压,但二排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灵活的战术,一次次打退了他们的进攻。
第三章:民众的力量
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日伪军凭借着优势兵力和装备,不断向县城内施压。八路军两个排的兵力加上自卫队,虽然顽强抵抗,但伤亡也在逐渐增加。
就在这关键时刻,县城里的普通民众展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赵连长,粮食和弹药送来了!”一群男女老少,扛着、背着、抬着,将物资送到了临时指挥部。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他叫李大爷,是县城里的老猎户,也是地下党的交通员。
“大爷,太危险了,你们怎么来了?”赵刚赶紧迎上去,看到李大爷他们气喘吁吁,脸上还带着硝烟味,心中感动又担忧。
“嗨,啥危险不危险的,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咱们能躲到哪儿去?”李大爷放下肩上的一袋土豆,擦了把汗,“赵连长,你放心,乡亲们都明白,这一仗要是输了,咱们又得回到以前那种连名字都被鬼子管着的日子,那日子没法过!我们能扛枪的扛枪,不能扛枪的就送粮送水,抬伤员,啥都能干!”
旁边的一个年轻媳妇也接过话头:“是啊,赵连长,俺男人在自卫队打仗,俺就带着姐妹们烧水、做饭,给战士们送过去。饿不着你们!”
赵刚看着眼前这些朴实而又坚定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有了他们的支持,这场仗就有了底气。
“谢谢乡亲们!”赵刚郑重地敬了个礼,“我代表八路军谢谢你们!”
“谢啥,咱们是一家人!”李大爷摆摆手,“对了,赵连长,俺们还带来了几个懂医术的,都是以前在药铺干活的,能帮着包扎伤员。”
“太好了!”赵刚喜出望外,伤员的救治一直是他担心的问题,“王秀兰同志,你赶紧安排一下,让他们去卫生所帮忙!”
“好的!”王秀兰立刻上前,引导着那几个懂医术的乡亲去了临时卫生所。
民众的支援不仅仅是物资和人力。他们还利用对县城地形的熟悉,为八路军提供情报。
“赵连长,刚才俺看到一伙鬼子偷偷摸摸地往西门巷后面的那条小巷去了,好像想绕到二排后面去!”一个半大的孩子,名叫小石头,跑得满头大汗,找到赵刚报告。他是地下党的小交通员,经常在县城里穿梭,消息很灵通。
“哦?有这回事?”赵刚心中一凛,立刻叫来通信员,“快,给二排王强排长送信,让他注意西门巷后侧,防止敌人迂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