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别这么说,我也就是按老祖宗的方子辨证施治罢了。”岐大夫摆摆手,“回去吧,好好养着,超市过两天再开,身体是本钱。”
看着陈建国轻快离去的背影,岐大夫走到窗边,望着渐渐热闹起来的梧桐巷,喃喃自语:“《伤寒论》里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少阳病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陈建国虽不全然具备,但脉弦数、口苦、咽干、目眩(太阳穴胀疼)、大便溏、小便赤,已然是少阳无疑。治病如用兵,关键在找准病机,四两拨千斤啊。”
尾声:梧桐巷的药香
陈建国的病好了之后,逢人就夸岐仁堂的岐大夫医术高明,把他从两个大夫的“争论”中解救出来。梧桐巷的街坊们听了他的故事,都感叹中医的神奇,也明白了看病不能盲目补或消,得找对大夫,辨对证。
岐仁堂的药香,依旧每天准时飘出,混在梧桐巷的烟火气里。岐大夫依旧每天坐在诊桌前,望闻问切,不疾不徐。他常对徒弟说:“中医的精髓,不在药方有多奇特,而在辨证是否精准。就像陈建国这病,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抓住‘少阳枢机不利’这个关键,用对和解之法,自然药到病除。《黄帝内经》讲‘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这话,够咱们琢磨一辈子啊。”
雨过天晴的梧桐巷,阳光透过叶隙洒在岐仁堂的匾额上,那“岐”字仿佛也带着一丝淡淡的药香,讲述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在现代都市的角落里,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而陈建国的超市,也重新开张了,只是他再也不敢贪凉吃冷食,还常常跟顾客念叨:“身体不舒服,得找岐大夫,那才是咱们老百姓的‘活张仲景’呢!”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