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起铅笔,尝试着在旧作的骨骼上,小心翼翼地嵌入一些新的肌理——一个灵感源自现代爵士、节奏复杂突兀的切分音型,笨拙地塞进原本流畅的乐句;一段带着实验电子味道的、嗡嗡作响的奇特音效铺底,试图给温婉的旋律增添一点“现代感”。然而,当这些生硬的“新元素”被强行嫁接上去,整个作品瞬间变得怪异而分裂,像一个口味混乱、令人难以下咽的拼盘,格格不入,原有的呼吸和灵魂仿佛被粗暴地掐断了。一股强烈的沮丧感涌上心头,她烦躁地停下笔,将刚写下的几行扭曲音符的谱纸狠狠揉成一团,泄愤般地丢进桌角的纸篓。
“瓶颈了?”顾沉舟的声音在身后温和地响起,带着一股令人安心的、温热的咖啡香气。他放下马克杯,目光扫过她桌面上摊开的、被反复修改涂抹得几乎面目全非的乐谱,以及旁边散乱堆放着的几张陈宇轩那些以先锋探索和极端音色着称的专辑。他没有立刻给出任何安慰或建议,只是不动声色地在她身边的椅子上坐下,打开随身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屏幕瞬间被点亮,铺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频谱分析图和复杂精密的声波数据模型,各种曲线和峰值如同未来都市的抽象夜景。
苏星晚看着那些冰冷的数据,眉头不自觉地又拧紧了。顾沉舟侧过头,敏锐地捕捉到她的表情,嘴角牵起一丝安抚的弧度:“别皱眉,不是要你屈服于这些数字。”他伸手指向屏幕上一处不同色彩线条奇异地交汇、共振的区域,那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稳定的旋涡,“看这里。你作品中惯用的那种柔和的泛音列走向,那种如月光铺洒的音色特质,”他的指尖又指向旁边一条代表陈宇轩风格的、充满尖锐棱角和高频冲击的红色波形,“和他标志性的那种金属质感、撕裂性的音色冲击,在某个特定的频段……在模拟的受众神经反应图谱上,它们激发的深层情绪区域,其实有着惊人的重叠和契合点。”
他熟练地切换界面,调出另一组经过严谨统计分析的市场反馈数据图表:“再看这个。过去五年大型音乐节和流媒体的综合数据表明,听众的耳朵并非只偏爱单一纯粹的风格。相反,当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看似冲突的音乐元素,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融合,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冲突之美’时,其受众的接受度和情感共鸣深度,反而达到了最高峰值。听众渴望的,是既熟悉又陌生,既有归属感又能带来冲击的复杂体验。”
他的声音就像是平静湖面上的一丝微风,平稳而又理性,没有丝毫的波澜。每一个结论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严密的论证,背后都有着详实的数据和精确的图表作为支撑。
他的分析就像是一把造型奇特的钥匙,虽然看起来与其他钥匙有些不同,但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精准度。这把钥匙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它本身就是由理性和逻辑所铸就。
当这把钥匙“咔哒”一声插入苏星晚脑中那个早已锈死的锁孔时,就像是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原本堵塞的思路,在这一瞬间被这理性之光骤然撬开了一道缝隙,让苏星晚感到一阵豁然开朗。
“冲突……之美?”苏星晚喃喃地重复着这四个字,眼中迷茫的浓雾似乎被这束光照透了一角,隐隐有什么东西在萌动。她若有所思地站起身,有些恍惚地走到房间中央那架陪伴她多年的立式钢琴前。琴盖在寂静中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被掀开,露出黑白分明的琴键。她没有看谱,甚至没有过多思考,只是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汲取某种来自大地深处的力量。然后,指尖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重重落下!
原本温顺流淌的潺潺溪流,此刻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充满内在力量的音符洪流。这股洪流如同被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找到了喷发的出口,带着一种无法遏制的、蓄势待发的对抗力量,喷涌而出!
左手五指沉稳地落在低音区,流淌而出的是她灵魂深处最熟悉、最标志性的旋律线条——清澈、深情、带着月光倾泻般的古典质感,如同故乡的溪流在夜色下低吟浅唱,蜿蜒流淌。然而,就在这温柔的月光溪流即将铺满整个听觉空间时,右手却陡然加入了截然不同的色彩!节奏锐利如刀锋,带着布鲁斯特有的忧郁和即兴的野性,不规则的重音切分如同暗夜里礁石间突兀涌起的潮汐,强硬地、甚至有些蛮横地撞击着左手那流畅的古典线条!
两种气质迥异、仿佛水火不容的音乐元素瞬间撞在一起!古典的柔美与布鲁斯的粗犷,月光的静谧与潮汐的暗涌,清澈的歌唱性与充满棱角的节奏冲击……它们在琴键上激烈地冲撞、试探、摩擦,发出刺耳又奇妙的混响。最初是混乱的、令人不适的噪音。但渐渐地,在一种奇异的张力拉扯下,在苏星晚越来越投入、越来越忘我的指尖引导下,这两种对抗的力量似乎找到了某种对话的节奏,一种彼此角力又相互依存的平衡点。冲突并未消失,却在对抗中形成了一种矛盾而和谐、充满内在张力的奇异美感。那不再是温室的花朵,而是月光下,坚韧的藤蔓缠绕着嶙峋的礁石,共同对抗着汹涌的海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