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相关内容中。)
产后腹痛,烦闷胀满不能安卧,用枳实芍药散治疗。
【注释】产后腹痛,不烦闷不胀满,是里虚;现在腹痛,烦闷胀满不能安卧,是里实。这是气结血凝导致的疼痛,所以用枳实破气结,芍药调理腹痛,枳实炒至黑色,是因为产妇气不充实。该方还可治疗痈脓,也是因为气血凝滞,时间久了腐化所致,用麦粥送服,是担心损伤产妇胃气。
【集注】尤怡说:产后腹痛烦闷胀满不能安卧,可知是血郁化热,而且下部病症影响到上部,与虚寒拘急疼痛不同。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至黑色,但不要太过)、芍药(等量)
以上两味药,捣成散剂,每次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该方还可治疗痈脓,用麦粥送服。
老师说:产妇腹痛,按照常理应当用枳实芍药散。假如服药后不痊愈,这是因为腹中有干血附着在脐下,适宜用下瘀血汤治疗。该方也可治疗月经不调。
【注释】产妇腹痛,属于气结血凝的,用枳实芍药散调理。假如服药后不痊愈,这是因为热灼血干,瘀血附着在脐下而疼痛,不是枳实芍药散所能治疗的,适宜攻下瘀血,用下瘀血汤,以攻热下瘀血。该方还可治疗月经不通,也是因为热灼血干的缘故。
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炒制,去掉足部)
以上三味药,研成粉末,用炼蜜制成四丸,用一升酒煎一丸,煎取八合,一次服下,会有新血像猪肝一样排出。
【集注】程林说:?虫主要作用是开通血闭,大黄主攻瘀血,桃仁主破死血。
产后七八天,没有太阳经表证,少腹坚硬疼痛,这是恶露没有排尽。若伴有不大便,烦躁发热,脉象微实,再次发热程度较之前更为严重,下午3-5点时烦躁,不能进食,进食则谵语,到夜里症状就会缓解,适宜用大承气汤治疗。热邪在里,结聚在膀胱。
【按语】“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这八个字,应当在本条上文“恶露不尽”之下,没有用大承气汤攻下膀胱瘀血的道理,必然是传抄错误。“再倍”二字,应当是衍文。
【注释】没有太阳经表证,即没有表证;少腹坚硬疼痛,是有里证。因为产后七八天,有蓄血里证而无太阳经表证,那么可知不是伤寒太阳经随经瘀热在里的病症,而是产后恶露未尽,热结膀胱的病症,应当用攻下瘀血的方法治疗。若伴有不大便,不能进食,谵语,烦躁发热,日晡时症状更严重,到夜里就缓解,这是胃实的病症,不是恶露不尽的病症,因为日晡时症状更严重,到夜里就缓解,那么可知病症不在血分而在胃,所以用大承气汤攻下。
【集注】李彣说:这一节包含两种病症,一是太阳蓄血症,一是阳明里实症,因为古人的行文方式错综复杂,所以难以辨别。
无太阳经表证,即没有表证。少腹坚硬疼痛,因为肝藏血,少腹是肝经所主部位,所以瘀血必然结聚在此,那么坚硬疼痛也在此处,这是恶露不尽,属于热在里,结聚在膀胱,这是太阳蓄血证,适宜攻下瘀血。若伴有不大便,烦躁,脉象实,谵语,这是阳明里实证,发热是因为热在里,蒸腾于外。阳明经在申、酉、戌时气旺,日晡是阳明经向旺之时,所以烦躁不能进食,病症在阳分不在阴分,所以到夜里症状就缓解,这是阳明腑病,适宜用大承气汤攻下胃中实热。
【按语】《伤寒论》说:阳明病不能进食,攻下其热必然会呃逆,因为胃中虚冷。又说:发热的患者,尤其应当先解表,然后才可攻下。何况是在产后,怎么能随意攻下呢?必须诊断明确,才能使用该方。
产后感受风邪,持续数十天不愈,头部微痛,怕冷,时时发热,心下烦闷,干呕,汗出,即便时间很久,但阳旦症仍然存在,可以用阳旦汤治疗。
【注释】产后接着感受风邪,数十天不痊愈,头部微痛,怕冷,时时发热,汗出,这表明表邪未解。虽然有心下烦闷、干呕的里证,但只要有桂枝汤适应证存在,就可以用阳旦汤解表。阳旦汤,就是桂枝汤加黄芩。阳旦证,就是桂枝汤适应证。
【集注】沈明宗说:以上三条,是产后感冒的病症。世人认为产后气血两虚,不论外感内伤,都以补虚为主,而仲景指出伤寒中风伤卫发热的病症,仍然以辨别表里阴阳、去除邪气为准则。所以说,产后中风,数十天不痊愈,头部微痛,怕冷,时时发热,汗出,这是太阳经表邪未解。但心下烦闷、干呕,是外邪进入胸中之里。太阳经表里都有邪气,称为阳旦症,所以用桂枝汤加黄芩组成阳旦汤。因为风邪在表,所以用桂枝解肌,邪气进入胸膈之间,应当用清凉药物解除内热,所以加黄芩,这正是不损伤正气,补益有余,不补正气而正气自然恢复,不驱邪气而邪气自然消散,这是治疗产后感冒的神妙方剂。无奈后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而认为芍药酸寒,会损伤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怕会伤血,弃之不用,以致病情加重不愈,只因没有领会仲景的学术精髓。所以《千金方》在该方基础上加饴糖、当归,成为当归建中汤,治疗产后各种虚证或外感病。推究仲景的用意,常以此汤加减治疗产后各种疾病,屡获神效,所以在此表述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