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克明克俊,载挺其出。
- 解析:“克”在这里表示能够,“明”指明辨是非,“俊”表示才智出众。“克明克俊”突出祖先既具备清晰判断事物的能力,又拥有卓越的才华。“载挺其出”描绘祖先凭借这些优秀特质,卓然挺立于世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再次强调祖先的杰出,为下文对其声名的描述做铺垫。
5. 遹骏有声,不遐有闻。
- 解析:“遹骏有声”中,“遹”为发语词,“骏”表示大、盛,形容祖先建立了盛大的功业,声名远扬。然而,“不遐有闻”却话锋一转,按理说如此盛大的功绩应广为人知,但似乎其名声传播得还不够远。这一句既肯定了祖先的成就,又流露出诗人对祖先名声未能更广泛传播的遗憾,为诗歌增添了一丝惋惜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祖先的高度尊崇,希望其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6. 谓天盖高,曾莫我临。谓地盖厚,曾莫我承。
- 解析:诗人在此运用比兴手法,感慨上天虽然高远,却好像没有眷顾自己;大地虽然深厚,似乎也未能承载自己。这种对天地的呼告,实则是借天地的宏大与自身的渺小、被忽视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无奈。在对祖先辉煌成就的描述之后,陡然转入自身境遇的感慨,使情感落差更为强烈,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7. 原言配命,自求多福。
- 解析:“原言”即“愿言”,表达一种愿望。“配命”意为顺应天命。此句表明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并未消极沉沦,而是希望能够顺应天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更多的福分。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与乐观,在无奈之中寻求自我解脱与奋进的力量,使诗歌的情感基调从消极无奈转向积极进取。
8. 我祖唯德,迈迹来臻。
- 解析:再次强调祖先凭借高尚的品德,一路走来,留下了光辉的业绩。“唯德”突出品德在祖先人生轨迹中的核心地位,表明高尚品德是祖先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迈迹来臻”形象地描绘出祖先在品德的引领下,一步步达成卓越成就的过程,同时也暗示诗人对这种品德传承的重视,希望能继承祖先遗风。
9. 微猷是经,莫之能运。
- 解析:“微猷”指精妙的谋略,“经”表示遵循。诗人表示自己遵循着精妙的谋略行事,然而却“莫之能运”,即无法改变当前的困境,实现自己的抱负。此句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尽管拥有良好的策略与志向,但却难以施展,进一步深化了前文怀才不遇的主题,使读者对诗人的境遇产生更强烈的同情。
10. 肃肃我祖,其德不回。
- 解析:“肃肃”再次强调祖先庄重严肃的形象,“其德不回”表明祖先的品德正直无邪,不会违背正道。通过重复强调,加深读者对祖先高尚品德的印象,同时与前文对祖先品德的描述相呼应,强化诗歌对祖先品德赞美的主题,也为下文诗人表达继承祖德的决心做铺垫。
11. 邦国是经,士民攸归。
- 解析:“经”在这里有治理、规划之意,表明祖先以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治理邦国,使得国家秩序井然。“士民攸归”描绘出士子与百姓都纷纷归附,体现出祖先深受民众的爱戴与拥护,从国家治理和民众响应的角度,再次彰显祖先的伟大功绩与崇高威望。
12. 肆余承祖,敢不钦止。
- 解析:“肆”为发语词,“承祖”明确表达诗人要继承祖先的遗风。“敢不钦止”以反问的形式,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继承祖德的坚定决心,不敢有丝毫懈怠,凸显出祖德对诗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使诗歌从对祖先的赞美自然过渡到诗人自身的志向表达。
13. 翼翼小心,昭事君子。
- 解析:“翼翼小心”描绘出诗人谨慎恭敬的态度,“昭事君子”表示以光明磊落的方式侍奉君子。这里的“君子”既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之人,也可指代有地位的当权者,表明诗人将以谨慎、正直的态度为人处世,继承祖先的品德风范,期待能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抱负。
14. 小大二篆,何足称纪。
- 解析:“小大二篆”指代文字书写,可能暗指一些琐碎的功绩或记载。诗人认为与祖先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德相比,这些琐碎的记录不足以真正彰显祖先的风范,强调祖先的卓越难以用寻常文字来充分记述,从侧面烘托出祖先形象的高大与事迹的非凡,进一步强化了对祖先的赞美之情。
15. 峨峨西岳,峻极天际。山则委蛇,嵯峨崛崎。或踊或跱,带以泾渭。吁我君子,作人斯拟。
- 解析:诗人以雄伟的西岳华山起兴,描绘华山高耸入云,山势蜿蜒曲折,嵯峨险峻,有的山峰高耸,有的屹立不动,还有泾河和渭河环绕。如此壮丽的山川景象,引出“吁我君子,作人斯拟”,希望君子(或暗指自己)能以华山为榜样,拥有如华山般雄伟的气魄、坚定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这一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类比,表达诗人对高尚人格和远大志向的追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