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束班闲趣记:憨货闹舞话胡风
人物表
- 老班头:宫束班主事,五十余岁,手艺精湛但爱唠叨,总想着让班底多学些旁的技艺添彩
- 石头:二十出头,膀大腰圆,力气大但脑子转得慢,学手艺总比别人慢半拍,自带喜感
- 柱子:与石头同岁,心思活络却爱耍小聪明,学东西快但不扎实,总爱琢磨新鲜玩意儿
- 小满:十八九岁,班中最年轻,手脚麻利,性格腼腆,常被石头和柱子带跑偏
- 王掌柜:镇上绸缎庄老板,四十来岁,见多识广,偶然来宫束班送木料
第一幕:宫束班歇工生闲心
【时间】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三年夏,午后
【地点】洛阳城郊宫束班作坊,院内堆着半成的木门、木料,墙角摆着刨子、凿子等工具,中间空出一块空地,晒着几张刚上漆的门板
(老班头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眯着眼摇着蒲扇,看着石头、柱子、小满三人蹲在地上玩石子)
老班头:(敲了敲烟袋锅)你们三个小子,这几日活计少,倒把骨头养懒了!昨日刚送完城西张府的雕花门,今日就蹲这儿摆弄破石子?
柱子:(连忙站起身,拍了拍裤子)班头,不是我们懒,这大热天的,木料晒得烫手,上漆也怕裂,不如歇会儿养养精神。
石头:(跟着站起来,憨憨地笑)就是就是,班头,我这胳膊还酸着呢,上午刨那根榆木方,费老劲了。
小满:(小声附和)班头,柱子哥说,咱们总做木门,也该学些新鲜玩意儿,万一往后主顾要些带“趣”的活计,咱们也能应付。
老班头:(坐直身子,瞪了柱子一眼)新鲜玩意儿?你小子又听了什么闲话?咱们宫束班靠的是手艺吃饭,雕龙刻凤、做门造窗,哪样不是实打实的功夫?学那些花里胡哨的,能当饭吃?
柱子:(凑到老班头跟前,嬉皮笑脸)班头,您可别小瞧新鲜玩意儿!前日我去镇上买钉子,听见绸缎庄王掌柜跟人说,最近城里时兴一种“胡舞”,是从西北那边传过来的,舞者光着脑袋,甩着胳膊扭着腰,可热闹了!听说连魏王宫里都有人跳呢!
石头:(眼睛一亮)胡舞?是不是跟咱们上次见的杂耍似的,能翻跟头?
柱子:(拍了石头一下)你就知道翻跟头!那胡舞讲究的是一股子刚劲,胳膊甩得跟鞭子似的,步子迈得又大又沉,听说叫什么“五椎锻”,听着就带劲!
老班头:(皱着眉)胡人的舞?咱们汉人学那个做什么?别是学歪了,让人笑话。
小满:(怯生生地)班头,我也听隔壁卖豆腐的李婶说过,她儿子在城里当差,见过有人跳胡舞,说看着挺精神的,不像咱们平时见的那些软乎乎的舞。
老班头:(沉默了片刻,捋了捋胡子)罢了罢了,反正今日也没什么急活,你们要是实在闲得慌,就去空地上琢磨琢磨,别闹出什么乱子就行。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学不像还摔着,我可不管你们!
柱子:(兴奋地跳起来)谢谢班头!石头、小满,走,咱们去练练!
(柱子拉着石头和小满跑到院子中间,老班头坐在槐树下,嘴上说着不稀罕,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三人)
第二幕:憨货学舞闹笑话
【地点】同第一幕,院内空地
【时间】紧接前情,午后未时
(柱子站在中间,摆出他印象中胡舞的姿势,双手叉腰,脑袋一点一点的)
柱子:你们俩看好了,王掌柜说胡舞得先“沉腰”,就是把腰往下压,腿要分开,跟扎马步似的,但又不用那么低。
(柱子试着把腰往下压,结果用力过猛,差点摔个屁股墩,石头和小满忍不住笑出声)
柱子:(稳住身子,瞪了两人一眼)笑什么笑!这是刚开始不熟练!石头,你先来,你力气大,学这个刚劲的舞正好!
石头:(挠了挠头,走到中间,学着柱子的样子叉腰,腿分得太开,差点把裤子扯了)柱子哥,这样对吗?我怎么觉得腿有点疼?
柱子:(走过去掰了掰石头的腿)不对不对,腿分得太开了,跟劈叉似的,胡舞是“迈大步”,不是“劈大叉”!你把腿收一点,腰再挺起来,要像咱们扛木料那样,有劲儿!
(石头听话地收了收腿,腰一挺,结果手没稳住,拍到了自己的脸,疼得他龇牙咧嘴)
小满:(捂着嘴笑)石头哥,你这不是胡舞,是“拍脸舞”吧!
老班头:(在树下忍不住笑出声,又赶紧绷住脸)石头,你小子能不能稳当点?学个舞都能拍到自己,要是做门的时候把凿子拍到手上,看我不抽你!
柱子:(没理会老班头的话,继续指导小满)小满,你也来试试,你手脚麻利,肯定学得快!记住,胳膊要甩起来,跟咱们刨木料时甩刨子似的,要有劲儿!
(小满走到中间,试着甩了甩胳膊,结果用力太猛,胳膊甩到了旁边堆着的木料上,疼得他“哎哟”一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