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三国酿新芳
人物表
- 宫束班(班头):四十岁上下,粗眉大眼,手上总沾着木屑,看似粗线条实则心细,对工艺有股轴劲儿,爱跟弟兄们插科打诨。
- 老木:三十五岁,宫束班的老搭档,脸方手厚,擅长刨木、打磨,话少但点子多,喝酒慢却能喝,是班底里的“稳神”。
- 小豆子:二十岁,刚进班的小徒弟,圆脸蛋,眼神活泛,爱打听新鲜事,手脚勤快却总毛手毛脚,是班里头的“活宝”。
- 阿福:二十八岁,身材微胖,爱说笑话,手艺不算顶尖但会琢磨吃食,对“酒”格外敏感,鼻子能闻出酒的好坏。
- 曹府管家:五十岁左右,穿着锦缎长袍,表情严肃,说话带着官腔,奉命采买“奇巧物件”,对民间工艺既轻视又想从中挑出好东西。
- 乡邻甲、乙、丙:普通百姓,穿着粗布衣裳,农闲时爱在街头巷尾聊天,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第一幕:木坊闲趣,偶闻佳酿
场景一:洛阳城外,宫束班木坊
【开场】
(木坊里弥漫着松木和刨花的香气,阳光透过木窗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宫束班正拿着刨子刨一根榆木,木屑簌簌落在脚边;老木蹲在角落,用砂纸打磨一把木椅的扶手,动作慢悠悠;小豆子端着一个木盆,正给刚做好的木勺上蜡,时不时偷偷瞅着师傅们;阿福靠在门框上,手里把玩着一个小木球,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阿福:(晃着脑袋,突然停住哼曲)我说班头,这几日天儿越来越热,刨木头都出一身汗,晚上收工要是能喝口凉酒,那才叫舒坦呢!
宫束班:(停下刨子,抹了把额头的汗,瞪了阿福一眼)你小子就知道喝酒!前儿个给张大户做的那套木屏风,雕花还没弄完,心思倒先飘到酒坛子里去了。
小豆子:(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师傅,阿福哥说的是真的!我昨儿个去街上买馒头,听见酒楼里的客人说,西域来的商人带了一种“葡萄酒”,说那酒是紫红色的,喝着又甜又香,比咱们常喝的米酒带劲多了!
老木:(放下砂纸,看了小豆子一眼)西域的酒?怕不是哄人的吧,咱们中原哪有那玩意儿。
阿福:(凑过来,拍了下小豆子的肩膀)哎,小豆子没说错!我昨儿个也听见了,还看见那商人从马车上搬下来几个陶罐,罐口封得严严实实,听说里头装的就是葡萄酒,贵得很,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喝到。
宫束班:(皱了皱眉,拿起一块木屑在手里捏了捏)达官贵人喝的东西,跟咱们有啥关系?咱们还是把手里的活干好,挣了钱,晚上买两坛米酒,照样能喝得痛快。
(这时,木坊外传来马蹄声,曹府管家带着两个家丁,穿着体面,走进木坊。几人连忙停下手里的活,站直了身子。)
曹府管家:(扫视一圈木坊,语气傲慢)你们就是宫束班?
宫束班:(上前一步,拱手)小人正是宫束班,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曹府管家:(从袖里掏出一张纸,念道)丞相府要做一套“百鸟朝凤”的木摆件,要求精致耐用,三日后取货。若是做得好,赏钱加倍;若是做得差,哼,你们这木坊也别想开了。
宫束班:(连忙应下)小人一定尽心尽力,绝不让大人失望。
(曹府管家又打量了一圈木坊,看到角落里堆着的几个空陶罐,皱了皱眉)你们这木坊,怎么还堆这些破烂陶罐?干活就得有干活的样子,别让人看了笑话。
(说完,曹府管家甩甩袖子,带着家丁离开了。几人松了口气,阿福又凑到宫束班身边。)
阿福:班头,你听见没,连丞相府都讲究这些,那葡萄酒肯定是好东西!咱们要是能自己酿点,哪怕尝一口,也不算白活这一趟啊!
小豆子:(跟着点头)是啊师傅,咱们手艺这么好,连木头都能琢磨出花样,酿酒说不定也能行!
宫束班:(瞪了两人一眼,却忍不住笑了)你们俩啊,真是憨货!酿酒哪有那么容易?不过……(他摸了摸下巴,看向老木)老木,你说,咱们要是真试试,行不行?
老木:(想了想,点了点头)西域的葡萄酒,听说用的是葡萄发酵。咱们这城外,不是有农户种葡萄吗?要是能弄到葡萄,再琢磨琢磨发酵的法子,说不定真能成。
宫束班:(一拍大腿)行!那就试试!不过先说好,手里的活不能耽误,只能在闲暇的时候弄。要是酿砸了,你们俩可别哭鼻子!
阿福、小豆子:(齐声)好嘞!
场景二:木坊后院,傍晚
【转场】
(夕阳西下,木坊后院的老槐树下,几人围坐在一起。阿福从怀里掏出一串紫红色的葡萄,放在石桌上;小豆子搬来两个干净的陶罐,是他从农户家里换来的;老木拿着一把小刀,正在削木片,准备做个简易的过滤工具;宫束班蹲在地上,用石头在地上画着酿酒的步骤,嘴里念念有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