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塔·匠魂
人物表
- 宫束班:男,45岁,民间工匠班首,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不善言辞却对木工、石工技艺极为执着,有点“轴”,被同行戏称“憨货班首”
- 柱子:男,22岁,宫束班徒弟,力气大但毛躁,爱耍小聪明,后期逐渐沉稳
- 老木:男,58岁,宫束班资深木匠,擅长榫卯工艺,性格固执,只认“规矩”
- 石匠李:男,40岁,宫束班石匠,沉默寡言,对石材特性了如指掌,手上总拿着半截凿子
- 王监造:男,38岁,朝廷派来的监造官,起初轻视民间工匠,注重表面工期,后期被工匠们的精神打动
- 智者大师:男,65岁,高僧,温和睿智,是隋塔建造的发起者之一,常来工地与工匠们交流
- 小沙弥:男,12岁,智者大师的弟子,负责传递消息,偶尔帮工匠们递工具
- 其他工匠:若干,宫束班成员,各有擅长
第一幕:征召·质疑
场景一: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天台县郊外,宫束班作坊
【作坊里堆满木料、石材,锯子、凿子等工具散落各处。柱子正拿着刨子刨一根圆木,木屑纷飞,却总把木料刨得歪歪扭扭。老木蹲在一旁,盯着一根榫卯构件,眉头紧锁。宫束班则趴在一张粗糙的木桌上,用炭笔在纸上画着什么,纸上是模糊的塔状轮廓】
柱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把刨子往地上一扔)班首,这破木头太硬了,刨半天都不平整,要不咱用斧子砍得差不多就行?反正外面要刷漆,谁看得出来?
宫束班:(头也不抬,手指在纸上的轮廓上比划)斧子砍的是“糙活”,咱宫束班做的是“细活”。木料要刨得能映出人影,榫卯要严丝合缝,连风都吹不进去,这才是规矩。
老木:(放下手中的构件,看向柱子)柱子说得对,班首这脾气就是太“憨”。去年给县城大户做院门,非要把每块木板的纹路都对上,多花了三天工,人家还嫌咱慢。
宫束班:(终于抬起头,眼神坚定)纹路对不上,院门看着就“散”,用十年就得松。咱工匠手里的活,得对得起自己的手艺,对得起往后的年月。
【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两个穿着官服的人走进作坊,为首的是王监造,身后跟着一个小吏】
王监造:(扫视一圈作坊,语气傲慢)谁是宫束班?朝廷要在祥云峰建报恩塔,征召民间工匠,你们班被选中了,三日后随我上山。
柱子:(眼睛一亮,凑上前)大人,建塔?是给晋王殿下建的那座塔吗?能得赏钱不?
王监造:(瞥了柱子一眼,不屑地笑)赏钱自然有,但前提是你们得有本事建。这塔高近六十丈,六面九级,要用砖木混合,你们这些民间工匠,别到时候砸了朝廷的招牌。
宫束班:(站起身,双手抱在胸前)大人,手艺不分民间和朝廷,只要给够材料、给够时间,我宫束班保证把塔建得稳如泰山,好看耐用。
王监造:(冷哼一声)希望你不是说大话。三日后卯时,祥云峰下集合,迟到一刻,按抗旨论处。(说完,转身带着小吏离开)
【王监造走后,老木叹了口气】
老木:班首,这朝廷的活不好干啊,规矩多、工期紧,万一出点差错,可是掉脑袋的事。咱要不……推了?
宫束班:(走到作坊门口,望向远处的祥云峰,阳光洒在他脸上)我爹当年就说,咱工匠这辈子,能建一座让后人记住的塔,值了。这报恩塔,咱得接,而且要做好。
柱子:(挠了挠头)班首,我听你的!不过……六十丈的塔,咱咋建啊?咱以前最多就建过十丈的阁楼。
宫束班:(回头看向众人,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一步一步来,先画图纸,再选材料,找会石工的、会木工的,咱们分工干。只要心齐,没有建不成的塔。
第二幕:建塔·困境
场景二: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春,祥云峰隋塔工地
【工地一片繁忙,工匠们有的在搬运石材,有的在加工木料,有的在搭建脚手架。隋塔的基座已经建好,用巨大的青石砌成,整齐划一。宫束班拿着图纸,在基座旁与石匠李交流。柱子正指挥几个工匠搬运一根粗壮的木梁,木梁太重,几个工匠脚步踉跄】
柱子:(喊着号子)一二、一二!再加把劲!马上就到脚手架下面了!
【突然,木梁一侧的绳子断了,木梁倾斜,眼看就要砸到旁边的工匠。宫束班眼疾手快,冲过去一把推开那名工匠,自己却被木梁擦到了胳膊,瞬间红肿起来】
柱子:(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跑过去)班首!你没事吧?都怪我,没检查好绳子!
宫束班:(揉了揉胳膊,摆了摆手)没事,皮外伤。柱子,记住了,不管搬什么材料,先检查工具,绳子、杠子,有一点问题都不能用,工匠的命金贵,材料也金贵,不能出任何差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