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监工:(展开圣旨,声音因寒冷发颤,却依旧严厉)奉陛下口谕,法王塔需在腊月二十五前举行舍利供奉仪式,今日已是腊月十五,只剩十天,宝瓶必须安装完毕!若逾期,你们所有人都要流放三千里!
铁疙瘩:(忍不住怒吼)赵监工!这雪下得没腰深,宝瓶有一千多斤重,要运到九层塔顶,脚手架上全是冰,踩上去就滑,这不是逼死人吗!
赵监工:(瞪着铁疙瘩,把圣旨抖得哗哗响)陛下的旨意,谁敢违抗?你们宫束班不是有“憨法子”吗?再想一个啊!
(工匠们都低着头,没人说话,寒风卷着雪花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木小芽悄悄拉了拉石敢当的衣角,石敢当却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一名工匠,声音沙哑却坚定)
石敢当:兄弟们,咱们建这塔快两年了,从地基到九层,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大家心里都清楚。现在就差最后一步,咱们不能退!宝瓶重,咱们就拆成底座、瓶身、顶珠三部分运;雪滑,咱们就在脚手架上铺草绳,再用铁链绑住腰;天寒,伙房熬姜汤,轮班干,歇人不歇活!
瓦匠王:(大声喊)石班主说得对!咱们工匠有的是力气,这点雪不算啥,干!
百余名工匠:(齐声响应)干!干!
(赵监工没想到工匠们会答应,愣了一下,随即冷哼一声)好!我就看着你们干,要是出了岔子,可别怨我!
(接下来的十天,工地成了雪地里的“战场”。铁疙瘩带领工匠拆宝瓶,一千多斤的宝瓶,硬是拆成三部分;木小芽带人在脚手架上铺草绳,每铺一段就用钉子固定,工匠们腰间拴着铁链,像壁虎一样在塔上爬;石敢当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给工匠们端姜汤,盯着每一步工序,晚上只睡一个时辰,左腿的旧伤因受寒,疼得他直冒冷汗,却从没说过一句。)
(第五天,宝瓶底座运到九层;第七天,瓶身运上去;第九天晚上,只剩最后一部分顶珠。这时,阿大在运顶珠时脚下打滑,整个人挂在铁链上,吓得脸色惨白,铁疙瘩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的胳膊,把他拽到塔架上。)
阿大:(瘫在塔架上,眼泪混着雪花往下流)班主,我怕……
石敢当:(在塔下大喊,声音穿透风雪)阿大,别怕!咱们工匠的命,硬着呢!喝碗姜汤暖暖,咱们一起把顶珠装上去!
(第十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雪地上时,顶珠终于稳稳安装在宝瓶顶端。工匠们都累得坐在雪地里,大口喘着气,脸上却带着笑——他们做到了!)
木小芽:(指着塔顶的宝瓶,兴奋地喊)叔!你看!阳光照在宝瓶上,亮闪闪的,真好看!
石敢当:(看着塔顶,眼眶有些湿润)是啊,好看……咱们这群“憨货”,真把这旷世精品立起来了。
第五幕:供奉日扬名,憨名传后世
时间:隋仁寿二年,腊月二十五,辰时
地点:法王塔下,广场
人物:
- 石敢当
- 铁疙瘩
- 木小芽
- 慧海法师
- 李督造
- 赵监工
- 汴州百姓(数千人,男女老少皆有)
- 三名高僧(来自长安、洛阳、太原)
(场景:雪停了,阳光照在法王塔上,九层塔身洁白如玉,塔顶的宝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颗巨大的宝石。广场上挤满了百姓,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抱着孩子,都来观看舍利供奉仪式。慧海法师和三名高僧站在塔前,身后摆放着供奉舍利的金函,李督造站在一旁,神色庄重,赵监工则站在角落,脸色有些不自然。陈石、周铁、林木和百余名工匠站在另一侧,身上穿着新做的蓝色布衣,脸上带着疲惫却自豪的笑容。)
慧海法师:(高声说道)今日乃法王塔舍利供奉之日,此塔高九层,历时两年,由汴州“宫束班”石敢当班主带领百余名工匠建造,砖石坚牢,木构精巧,实乃旷世之作!老衲代表兴国寺,感谢各位工匠的心血,感谢朝廷的支持,感谢百姓的期盼!
(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高喊:“石班主辛苦!”“工匠们厉害!”)
李督造:(走上前,对石敢当拱手,语气诚恳)石班主,之前本督造多有催促,是我心急了。这法王塔能如期落成,你们是汴州的功臣,我会向陛下上奏,为你们请赏,赐“天下第一匠班”的匾额!
石敢当:(摆手,笑容朴实)李督造客气了,咱们只是做了工匠该做的事。这塔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工匠的血汗,是朝廷给的支持,更是百姓的盼头。只要塔能护佑汴州百姓平安,比什么赏都强。
隋·法王塔
第五幕:供奉日扬名,憨名传后世(续)
(三名高僧开始主持舍利供奉仪式,梵音响起,慧海法师手持金函,缓步走向塔门——塔门是木小芽设计的“格栅门”,雕着缠枝莲纹,轻轻一推便缓缓打开,没有半点卡顿。百姓们纷纷跪地叩拜,广场上鸦雀无声,只有梵音和风吹过塔檐铜铃的声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