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束班闲笔:《游春图》诞生记
剧本类型
历史轻喜剧
故事背景
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东都洛阳宫束局工坊。宫束班是专为宫廷打造工艺器物的匠人班组,成员多为精通木、漆、绘、雕的手艺人,因日常行事不拘小节、常犯“憨直”趣事,被其他工坊戏称为“宫束憨货班”。这日恰逢宫廷器物交付空档,班内众人闲得发慌,竟因一场春日闲聊,触发了绘制《游春图》的念头。
人物表
1. 展子虔:男,42岁,宫束班画匠,擅长山水、人物,性格沉稳却藏着“较真憨”,画起画来能忘了吃饭,总说“器物上的画要活,得让看的人能走进去”。
2. 王阿福:男,28岁,宫束班木匠,力气大却粗中有细,爱凑热闹,嘴碎话多,是班内“气氛担当憨”,总捧着自己雕的小木人到处显摆。
3. 王二娘:女,30岁,宫束班漆匠,手艺精湛,性格爽朗,爱打趣人,是班内“清醒憨”,总拆大家的台却又偷偷帮衬。
4. 王小三:男,20岁,宫束班学徒,跟着展子虔学画,记性差却肯下苦功,是班内“迷糊憨”,常把颜料弄混,却能说出些天真的好想法。
5. 李老栓:男,55岁,宫束班老匠人,精通雕漆,性格随和,爱讲老故事,是班内“兜底憨”,总在大家闹僵时出来打圆场。
第一幕:工坊闲慌,春日惹心痒
场景
洛阳宫束局工坊——宽敞的木构厂房,左侧堆着未完工的木胎器物,右侧摆着漆桶、颜料碟,中间一张大木桌,上面散落着刻刀、画笔、砂纸。窗外阳光正好,能看见院墙外的柳树发了新芽。
时间
午后未时
(幕启:王阿福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刻了一半的小木人,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王二娘坐在木桌旁,用细砂纸打磨一个漆盒,时不时瞥一眼王阿福。李老栓靠在墙角,眯着眼晒太阳,手里转着个小漆刷。王小三趴在桌上,对着一张白纸发呆,手里的画笔蘸着墨,却半天没落下。展子虔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春光,眉头微蹙,像是在琢磨什么。)
王阿福:(放下小木人,伸了个懒腰,声音洪亮)哎哟喂!这宫里的活儿一停,咱这手都快闲得生锈了!你说咱宫束班,哪回不是忙得脚不沾地?今儿倒好,连个雕花纹的木柜都没有,这日子没法过了!
王二娘:(停下砂纸,白了他一眼)就你话多!前儿个雕那个龙凤床,你喊着“累死了累死了”,这才闲一天,又嫌无聊了?我看你就是贱骨头,忙了嫌累,闲了嫌慌。
王阿福:(凑到王二娘身边,指着自己的小木人)我这不是怕手生嘛!你看我这小木人,雕的是去年咱去城外看的卖花姑娘,要是搁往常,半天就能雕完,今儿都磨蹭一个时辰了,还没刻完眼睛呢!
李老栓:(睁开眼,笑了笑)阿福啊,你这不是手生,是心没在上面。你看窗外,柳树都绿了,桃花也该开了,这春日里,心哪能定得住?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一到春天,就想拉着你师娘去城外游春,那才叫舒坦。
王小三:(突然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游春?李师傅,游春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有好多花,还有人坐船?我去年跟着我爹去城外,只看见一片麦田,没看着游春的样子。
展子虔:(转过身,眼神里有了光)游春啊……该是有青山绿水,有桃花灼灼,有人骑着马慢慢走,有人在河边亭子下喝茶,还有小船在水里飘着,风吹过来,连衣角都带着暖。
王阿福:(拍了下手,恍然大悟)哎!展大哥,你这么一说,我脑子里都有画面了!你说咱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你把这游春的样子画下来?咱宫束班虽说是做器物的,但展大哥你的画技,可比那些宫廷画师不差!
王二娘:(放下漆盒,点头附和)阿福这话倒在理。展大哥,你平时总在木胎上画山水,今儿正好有整张的宣纸,不如画一幅大的?一来能解闷,二来也让咱瞧瞧,你心里的游春,到底有多好看。
展子虔:(走到桌前,拿起一张宣纸,手指轻轻摩挲着纸面,有些犹豫)画一幅大的?可宣纸金贵,要是画砸了……
李老栓:(站起身,走到展子虔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砸了就砸了!咱宫束班什么时候怕过试错?再说了,你展子虔的手艺,就算画得差,也比小三把红颜料当朱砂用强(王小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你就画,咱几个给你搭把手,调颜料、铺纸,总比在这儿干坐着强。
王小三:(立刻站起来,把画笔举得高高的)对!展师傅,我帮你调颜料!我保证这次不把石绿和石青弄混了!
展子虔:(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忍不住笑了,把宣纸铺在大木桌上)好!那咱就试试!今儿个,咱宫束班不做器物,就画一幅《游春图》,把这春日里的好光景,都画进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