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工坊闲趣:宫束班画《三顾茅庐》
剧本类型
历史轻喜剧
时代背景
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洛阳城宫束工坊——专为皇室修缮宫室、绘制仪仗图卷的工匠班子,因近期无紧急差事,众工匠难得有段闲暇时光。
人物表
1. 老周:50岁,宫束班掌事,手艺精湛,性格沉稳,总爱念叨“规矩”,实则护着班子里的年轻人
2. 阿福:22岁,画工,手脚麻利但爱偷懒,眼神活泛,满脑子鬼点子
3. 石头:24岁,画工,力气大,擅长勾勒建筑轮廓,性格憨厚,说话直来直去
4. 小桃:19岁,宫束班唯一的女画工,师从老周,擅长描摹人物神态,心思细腻,偶尔爱怼阿福
5. 瘦猴:21岁,画工,擅长调颜料,身子单薄但动作灵活,总爱跟在阿福身后凑热闹
6. 李管事:45岁,负责监管宫束工坊的官员,性子急躁,爱摆官架子,实则对工匠手艺还算认可
第一幕:工坊闲得“长草”
场景
洛阳宫束工坊,宽敞的工房内,两侧摆着数十张画案,案上散落着颜料、画笔、绢帛,墙角堆着未完工的宫室图纸。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洒下斑驳光影。
【开场】
(阿福瘫坐在画案前,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拿着画笔在绢帛上胡乱涂画,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儿,还给小人儿画了个圆滚滚的肚子)
阿福:(打了个哈欠,声音拖得老长)老周师傅,这都闲了三天了,再这么待着,我这手都快忘了怎么握笔了!您说上头咋还不给咱们派活儿啊?
(石头蹲在墙角,正用炭笔在木板上画宫墙的斗拱,闻言抬头,手里还攥着半截炭条)
石头:阿福,你就别念叨了,难得能歇着,我正好把上次没画完的斗拱样式琢磨透。你看这榫卯结构,多讲究——
阿福:(打断石头的话,翻了个白眼)得了吧石头,就你跟木头似的,除了画房子还会啥?你看这工坊,静得能听见灰尘落地的声儿,再这么下去,我都要跟瘦猴一样,瘦得只剩骨头了!
(瘦猴正蹲在颜料缸前,用小勺子搅拌石青颜料,闻言立马直起腰,拍了拍自己的胳膊)
瘦猴:阿福哥,我这是灵活,不是瘦!你看我调的颜料,颜色多正,上次给李管事画的仪仗幡旗,他还夸呢!
(小桃端着一盆清水从里间出来,路过阿福的画案,瞥见他画的歪扭小人儿,忍不住笑出声)
小桃:阿福,你这画的是啥?圆肚子的小和尚?我看你是馋后厨的肉包子了吧。
阿福:(脸一红,赶紧用绢帛盖住画)小桃你别胡说!我这是在琢磨新的人物画法,叫“丰腴派”,你懂啥?
(老周从里间的储藏室走出来,手里捧着一叠泛黄的旧画稿,看到工房里吵吵闹闹的样子,轻轻咳嗽了一声)
老周:都别吵了,没活儿干就琢磨手艺,阿福你要是手痒,就把上次没画完的《洛阳街景图》补完;石头,斗拱样式画完了就跟我学学人物衣褶的描法;小桃,你把那批新到的绢帛整理好,挑出最平整的来。
阿福:(苦着脸)老周师傅,《洛阳街景图》都画了八遍了,街尾那家包子铺的蒸笼我都能闭着眼画出来,再画就成“包子图”了!要不咱们找点新鲜的事儿干?
(瘦猴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阿福哥说得对!上次我去西市,听见说书的讲“刘皇叔三顾茅庐”,那故事可精彩了!诸葛亮多厉害啊,刘备请了三次才请出山——
石头:我也听过!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去隆中,张飞还发脾气呢,说要把诸葛亮绑回来!
小桃:(眼睛一亮)这个故事好!人物多,还有场景,要是画成图,肯定好看!
阿福:(猛地站起来,拍了下画案)对呀!咱们就画《三顾茅庐图》!既不用画包子铺,又能练手艺,老周师傅,您看行不?
(老周看着几个年轻人兴奋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手里的旧画稿轻轻放在案上):“三顾茅庐”是千古佳话,画好了确实是件好事。不过画历史故事,得讲究章法,人物的服饰、场景的布置,都得符合汉末的样子,不能瞎画。
阿福:(拍着胸脯)放心吧老周师傅!您懂历史,小桃会画人物,石头能画茅庐和山水,瘦猴调颜料,我来构思整体构图,咱们分工合作,保证画得地道!
第二幕:画里的“小插曲”
场景
依旧是宫束工坊,画案被拼在一起,上面铺着一张宽大的白绢,众人围在案前,各司其职。老周站在一旁,时不时指点几句。
【场景展开】
(阿福蹲在绢帛前,用炭笔勾勒大致轮廓: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几间茅草屋,屋前有一条小路,路上画了三个身影——刘备在前,关羽、张飞在后)
阿福:(抬头问老周)老周师傅,刘备的衣服得用啥颜色?汉末的诸侯穿啥样的袍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