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食记·透花糍
人物表
- 林砚:宫束班技艺监,擅木作与器形设计,嘴馋且行动力强,对新奇吃食敏感度极高
- 苏杝:宫束班绣作司掌事,心思细腻,擅长观察食材纹理,动手能力极强
- 周棠:宫束班铸铜匠人,性格爽朗,力气大,负责处理粗重活计,是团队里的“试吃官”
- 柳细:宫束班文书,通读食谱典籍,负责记录步骤与溯源,偶尔会吐槽同伴“嘴比手快”
- 老冯:长安西市“冯记米铺”掌柜,世代经营吴兴糯米,熟悉米粮特性,为人热情
第一幕:宫束班闲日议食
场景
长安,宫束班后院,暮春午后。院内老槐树枝叶繁茂,投下斑驳阴影,石桌上摆着半壶凉透的煎茶,几只粗瓷茶杯随意散落。
【开场】
林砚拖着一把木凳蹭到石桌旁,一屁股坐下,手里还攥着块啃了一半的胡麻饼,腮帮子鼓鼓囊囊。
林砚:(嚼着饼含糊不清)这春日里总吃胡麻饼、蒸饼,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苏杝,你前日去东市,就没见着些新鲜吃食?
苏杝正坐在窗边绣一块莲纹帕子,闻言抬头,指尖还捏着绣花针,针线上挂着丝线。
苏杝:东市倒有几家卖酪樱桃的,酸甜可口,就是贵得很。我瞧着那摊主小气,给的分量还没指甲盖大,不如不吃。
周棠扛着一把刚打磨好的铜锤从工坊里出来,听见“吃食”二字,脚步立马顿住,凑过来把铜锤往墙角一放,震得地面轻颤。
周棠:要我说,还是得吃些顶饱又解馋的!前儿我路过平康坊,闻见酒楼里飘出的炸巨胜奴香味,那叫一个勾人,就是没敢进去——听说一碟要五十文!
柳细抱着一卷泛黄的《食经》从屋里走出来,听到这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将书卷“啪”地拍在石桌上。
柳细:五十文?你上月工钱才三百文,吃一碟巨胜奴就去了六分之一,倒不如我给你们念段食谱,过过干瘾。
林砚眼睛一亮,立马把手里的胡麻饼扔到一旁,凑到柳细身边,伸手就要去翻那本《食经》。
林砚:哎?你这书里还有新鲜食谱?快念念,要是简单,咱们自己做!
柳细按住书卷,慢悠悠翻开,指尖在字里行间滑动,忽然停在一处,眼睛也亮了。
柳细:你们瞧这个——“透花糍,吴兴糯米为基,蒸软捣糜,裹豆沙为馅,莹润如玉,入口即化,昔年虢国夫人府中邓连所创,后流入民间,长安西市偶有售卖。”
苏杝放下绣花针,走到石桌旁,凑过去看那《食经》上的字,指尖轻轻点了点“莹润如玉”四字。
苏杝:“莹润如玉”?这模样倒新奇,比寻常糍糕精致多了。只是吴兴糯米不好找,咱们平日里用的都是本地糯米,黏性怕是不够。
周棠搓了搓手,一脸期待地看着林砚:林监,你路子广,能不能寻些吴兴糯米来?要是能做出这透花糍,我来试吃,好吃不好吃我一尝就知道!
林砚摸了摸下巴,沉吟片刻,忽然一拍大腿。
林砚:有了!西市“冯记米铺”的老冯,我前儿跟他买木料时,听他说过家里藏着些吴兴糯米,说是给自家孙儿留的。咱们去跟他说说,许是能买些来!
柳细合上书卷,点点头:那便去试试。我再把这透花糍的做法记下来,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苏杝,你眼神好,到时候挑豆沙就靠你了。周棠,你力气大,捣糯米的活计就归你了。
周棠咧嘴一笑,拍了拍胸脯:没问题!只要能吃到好吃的,让我干啥都行!
苏杝也笑着点头:我定然仔细挑,选那些颗粒饱满、没掺杂质的豆沙。
林砚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那咱们现在就去西市!早去早回,争取今日就能把材料备齐,明日就做透花糍!
【众人收拾东西,柳细把《食经》卷好放进袖中,周棠扛起铜锤(后又觉得碍事,放回工坊),苏杝把绣花帕子叠好放进荷包,四人说说笑笑地走出宫束班后院,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影子拉得很长。】
第二幕:西市寻米遇波折
场景
长安西市,“冯记米铺”前。铺面前摆着几袋不同种类的米,老冯正坐在铺前的小凳上,拿着一把小扫帚清扫米糠,偶尔抬头跟路过的熟人打招呼。
【场景切换】
林砚四人走到米铺前,林砚率先开口,脸上堆着笑。
林砚:冯掌柜,忙着呢?
老冯抬头看见林砚,放下扫帚,站起身拱手:哟,是林监啊!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小铺?是要买木料?我这几日可没进新木料。
林砚连忙摆手:不是不是,今日来是想跟您求些东西。我听您前儿说,家里藏着些吴兴糯米?我们哥几个想做些吃食,正缺这吴兴糯米,您看能不能匀些给我们?
老冯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搓了搓手,有些为难地说:林监,不瞒您说,那吴兴糯米确实有,是我托人从江南运过来的,就这么一小袋,本是想留着给我那小孙儿做周岁糕的。这东西金贵,在长安可不好找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