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束班造仪刀记
第一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工坊宽敞,青砖铺地,墙上挂满各式锻造工具,铁砧上还留着昨夜未清理的铁屑。晨光从高窗斜射进来,照得空中浮尘清晰可见。】
【老匠头蹲在炉边,手里拿着根铁钎子拨弄炭火,火苗“噼啪”作响。他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唯独一双眼睛亮得像淬了火的钢。】
【张三石扛着根比他人还粗的枣木进来,“咚”地砸在地上,喘得直咧嘴。他身材魁梧,胳膊上的肌肉比寻常人小腿还粗。】
张三石
(抹了把额头的汗)
师父,您要的“百年枣木心”我给扛来了!昨儿在终南山脚跟樵夫磨了半宿,他才肯把这料子让给我,说这木头能抵得住水火呢!
【老匠头没回头,指了指墙角。】
老匠头
(声音沙哑)
先搁那儿。去把你师弟们叫起来,今儿要是再误了卯,这月的月钱就别想拿了。
【张三石刚要应声,就听见里屋传来“哐当”一声,接着是李四斤的哀嚎。】
【李四斤抱着个铜壶跑出来,壶嘴歪了半截,他脸上还沾着灰,模样滑稽。】
李四斤
(苦着脸)
师父!对不住对不住!我晨起给您烧茶,没拿稳……这壶是前儿您让我打磨的“双鱼纹铜壶”,这下可好,鱼嘴给磕没了!
【老匠头终于站起身,接过铜壶看了看,又瞪了李四斤一眼。】
老匠头
你这手,是用来打铁的还是用来摔东西的?这壶本想给吏部李大人当贺礼,现在倒好,成了“独眼鱼壶”!赶紧去把王五榫叫过来,今儿要开料造仪刀,少一个人都不行!
【李四斤连忙点头,转身往门外跑,刚到门口就和王五榫撞了个满怀。王五榫手里拿着个木盒,里面装着各式榫卯零件,吓得他赶紧护住盒子。】
王五榫
(皱着眉)
你急什么?这木盒里的零件是给新造的刀架用的,要是摔散了,咱们这月都别想完工!
【老匠头走过来,指了指工坊中央的铁砧。】
老匠头
都别闹了!今儿要造的是给太子仪仗用的仪刀,陛下亲自下了旨,要是出了差错,咱们宫束班的牌子就砸了。
张三石,你去把库房里的“乌兹钢”取出来,记住,要那批去年从西域运来的,成色最好的;
李四斤,你去烧炉,火候必须控制在千度以上,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王五榫,你去准备刀鞘的木料,要用“紫檀木”,还得提前用蜂蜡泡三天,确保木料不开裂。
【三人齐声应下,各自忙碌起来。张三石去库房取钢,刚走没几步就听见库房传来“哗啦”一声,他赶紧跑过去,只见一堆钢材倒在地上,其中一根乌兹钢还磕掉了一小块。】
张三石
(急得直跺脚)
完了完了!这乌兹钢是最好的料子,现在磕掉了一块,要是用来造仪刀,刀身就会有瑕疵,陛下肯定会怪罪的!
【老匠头听见动静,走了过来,看了看地上的钢材,又拍了拍张三石的肩膀。】
老匠头
别急,办法总比困难多。这磕掉的一小块,咱们可以用来打造刀格,正好能和刀身呼应。你赶紧把钢材搬到铁砧旁,李四斤的炉子也该烧好了。
【张三石点点头,赶紧把钢材搬到铁砧旁。李四斤跑过来,擦了擦额头的汗。】
李四斤
师父,炉子的火候差不多了,您看能不能开锻?
【老匠头走到炉边,用铁钎子拨了拨炭火,又把手放在炉口感受了一下温度。】
老匠头
火候刚好。张三石,你把钢材放进炉里,记住,要让钢材均匀受热,别让局部温度太高,不然钢材会脆。
【张三石把钢材放进炉里,李四斤则在一旁拉着风箱,“呼哧呼哧”的声音在工坊里回荡。王五榫拿着紫檀木走过来,放在一旁的木桌上。】
王五榫
师父,紫檀木我带来了,已经用蜂蜡泡了三天,您看行不行?
【老匠头走过去,用手摸了摸紫檀木,又闻了闻气味。】
老匠头
不错,这木料的湿度刚好,用来做刀鞘最合适。王五榫,你先把木料切成刀鞘的形状,记住,要按照太子的身高来定尺寸,太长太短都不行。
【王五榫应下,拿起锯子开始锯木料。张三石则盯着炉子里的钢材,时不时用铁钎子拨弄一下。过了半个时辰,老匠头让张三石把钢材取出来,放在铁砧上。】
老匠头
(举起铁锤)
张三石,你帮我扶着钢材,我来锻打。记住,要用力均匀,别让钢材偏移。
【张三石点点头,双手扶着钢材,老匠头举起铁锤,“哐哐当当”地砸了起来。铁锤落下的声音震得工坊里的工具都在晃动,火星四溅,落在地上还冒着烟。】
【李四斤在一旁看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跑回里屋,拿出一个小陶罐。】
李四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