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个生死一线的夜晚之后,林尘的生活仿佛被悄然注入了新的底色。白日里,他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跟在父亲身后学习狩猎技巧的山村少年,但每当夜幕降临,木屋归于寂静,他便进入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
蕴灵玉被他用一根结实的麻绳重新串好,贴身佩戴,那持续的温润暖意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玉中浮现的《蕴灵诀初篇》口诀和行气路线,如同最诱人的谜题,吸引着他全部的心神。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父亲的伤势虽已稳定,但距离痊愈还差得远,李郎中留下的草药只能勉强维持,真正起死回生的,是蕴灵玉中那神奇的气流——灵气。而要想持续帮助父亲,甚至将来避免此类悲剧,他必须学会掌控这种力量。
最初的修炼艰难而枯燥。所谓的“感知天地之灵”,对毫无基础的林尘而言,无异于盲人摸象。他按照口诀所述,盘膝坐在冰冷的土炕上,努力放空思绪,意念沉入丹田。可脑海中总是杂念纷飞,父亲痛苦的呻吟、伤口的狰狞、对未来的迷茫……种种画面交织,让他难以静心。往往枯坐半个时辰,除了腿脚麻木,一无所获。
但他没有放弃。父亲的呼吸一日比一日平稳,伤口一日比一日好转,这就是最大的激励。他想起父亲教他设陷阱时的耐心,一次不成,就十次,百次。修仙之路,想必也是如此。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过了半个月,在一次深夜的修炼中,当他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胸口蕴灵玉传来的暖意上时,忽然间,他感觉到周围的世界似乎变得不同了。空气中,仿佛漂浮着无数极其细微的、闪烁着微光的粒子,它们活泼地跳跃着,尤其是在月光透过窗棂照射进来的地方,显得尤为活跃。
“这就是……灵气?”林尘心中一阵激动,差点从入定状态中惊醒。他连忙稳住心神,尝试着按照《蕴灵诀》的方法,用意念去引导、捕捉这些光点。过程依旧笨拙,如同婴孩学步,但这一次,他清晰地感觉到,有那么几粒微小的光点,顺着他的呼吸,被吸入了体内,化作一丝比头发丝还要纤细的暖流,缓缓沉入小腹下方那个被称为“丹田”的地方。
虽然只有一丝,却意义非凡。这证明,玉中所载并非虚言,他真的可以吸收这种名为“灵气”的能量!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后续便顺利了许多。林尘的悟性本就不差,加之有蕴灵玉这件异宝贴身辅助,周围天地灵气的浓度似乎也比寻常地方高上些许,他的进步堪称神速。从引导一丝灵气入体,到能让这丝灵气在指定的简单经脉路线中运行一周天,再到丹田内积蓄的灵气从一丝变成一缕,从气若游丝到清晰可辨……
时光荏苒,春秋交替,三年的光阴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狩猎、采药与秘密修炼中悄然流逝。林尘十三岁了,身形抽高了不少,虽然看上去仍比同龄猎户家的孩子要清瘦一些,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具身体内蕴藏着怎样的力量。
丹田内的那缕灵气,已从最初的游丝壮大成一股稳定的气流,虽仍细微,但运转起来圆转如意。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他的身体素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力量依旧不是他的强项,但耐力、敏捷度、五感敏锐度,都远超常人。他能轻松地追上在山林间跳跃的鹿群,脚步轻盈得如同狸猫;他能清晰地听到数十丈外落叶的声响,分辨出是野兽踩过还是风吹落;他的视力极佳,能在昏暗的林中轻易发现伪装的猎物或隐藏的危险。
这一日,林山决定再次深入苍梧山,目标是猎取一头成年的山麂,为即将到来的冬日储备肉食。他的伤势在三年的调养和林尘暗中以灵气辅助下,早已痊愈,甚至感觉身体比受伤前还要硬朗些,只当是老天眷顾。但他毕竟年岁渐长,此次进山,特意带上了林尘。
“尘儿,跟紧点,今天我们去老熊沟那边看看,那边麂子多,但路险,陷阱也多。”林山嘱咐道,手中紧握着磨得锃亮的猎叉。
“嗯,爹,我知道。”林尘点头,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随着修为渐深,他对危险的直觉越发敏锐。此刻,他就能隐隐感觉到前方不远处的一片灌木丛后,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戾气。
果然,没走几步,林山正要拨开灌木,林尘却突然伸手拉住了他:“爹,等等。”
“怎么了?”林山停下脚步,疑惑地看向儿子。
林尘没有解释,而是捡起一块石子,手腕一抖,石子精准地投入那片灌木丛。只听“咔哒”一声轻响,紧接着是机括弹动的沉闷声音,一张布满尖锐木刺的捕兽夹猛地从落叶下弹起,咬合在一起,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若是踩上去,后果不堪设想。
林山倒吸一口凉气,惊愕地看着儿子:“尘儿,你……你怎么知道那里有陷阱?”这陷阱设置得极为隐蔽,连他这个老猎户都未曾察觉。
林尘心中微动,表面却不动声色,指了指地面一些几乎无法辨认的细微痕迹:“爹,你看这里的落叶,有被轻微翻动过的痕迹,旁边这棵小树的树皮也有新鲜的擦伤,可能是设陷阱的人不小心碰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