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消散的余韵还在殿内弥漫,苏眠站在竹架旁,指尖仍残留着触碰木鱼时的冰凉。她低头看向那只裂着缝的木鱼,裂缝里的黑色痕迹比之前更浓了,像是吸饱了晨雾中的湿气,又像是被幻象里的红色火焰浸染过,边缘泛着极淡的暗红,在微弱的晨光下,竟像是在缓慢流动。
“火雾……”苏眠轻声念出这个词,心脏仍在为刚才的幻象悸动。小远惊恐的眼神、壁画渗出的红色、刻刀上的血丝,这些画面在脑海里反复闪现,拼凑出古寺怨念的轮廓——那场未被说透的火灾,不仅留下了“火雾”这样的执念,还让试图守护古寺的小沙弥陷入危险,而这只木鱼,就是串联起所有线索的关键。
她抬手摸了摸口袋里的陈老师校徽,金属的温度比之前更高了些,不再是温和的预警,而是带着一丝灼热的紧迫感,像是在催促她尽快行动。晨雾从殿门缝隙里涌进来,带着殿外柏树叶的清香,却驱散不了殿内的压抑,反而让供桌上《金刚经》的纸页轻轻颤动,像是在呼应某种未知的力量。
“佛珠!”苏眠突然想起之前在寺门旁看到的那串佛珠。青铜镜映出的画面里,佛珠串中那颗深色珠子泛着银光,指向后院钟楼,而小女孩的“回音”里提到“藏起来的碎片”,或许佛珠里就藏着解开钟楼或木鱼秘密的线索。她不再犹豫,转身快步走出前殿,晨雾随着她的脚步流动,在青石板上留下淡淡的水痕。
从大殿到寺门的路不过十几步,苏眠却走得格外留意。脚下的青苔比来时更滑,晨露被她的鞋底碾过,在石板上留下细小的湿痕,偶尔有几片干枯的柏叶被风吹到脚边,打着旋儿落在缝隙里。她的目光扫过寺门两侧的壁画,左侧“僧人敲钟图”里袈裟下摆的红色,似乎比之前更明显了些,右侧“信徒跪拜图”中的小女孩,眼神依旧直勾勾地盯着她,手里的木鱼碎片在晨光下泛着微光,像是在确认她是否记得承诺。
寺门旁的石台还在原地,石面上积着薄灰,却因为之前的触碰,留下了几道清晰的指痕。那串佛珠就安静地躺在石台中央,深褐色的檀木珠子在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串珠的红绳虽然褪色,却依旧紧实,将每颗珠子牢牢串在一起。
苏眠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拿起佛珠串。珠子的数量不多,刚好十八颗,符合佛珠的常规规制。每颗珠子的大小相近,直径约两厘米,表面经过长期摩挲,变得异常光滑,指尖划过能感觉到檀木特有的细腻纹理,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味,与殿内的线香气息截然不同,更显沉静。
她用指尖一颗颗捻过珠子,感受着每颗珠子的重量和温度——前十七颗珠子的触感基本一致,温润适中,带着晨雾的微凉,而第十八颗,也就是串在正中央的那颗珠子,却明显不同。
这颗珠子的颜色比其他珠子深得多,是接近墨色的深褐,表面没有其他珠子那样的光泽,反而带着点磨砂质感,摸起来又硬又凉,像是裹着一层薄冰,与檀木的温润格格不入。苏眠将珠子凑到眼前仔细看,发现珠子表面刻着极细小的纹路,不是常见的梵文或莲花纹,而是几道不规则的折线,交叉在一起,隐约形成一个钥匙的轮廓——匙齿、匙身的形状清晰可辨,只是纹路太浅,不凑近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不是普通的檀木珠……”苏眠心里泛起疑惑。她用指甲轻轻刮擦珠子表面,指尖传来坚硬的触感,不像是木材的松软,反而更接近某种金属外面裹了一层木皮。她突然想起阿婆的刻刀,那把蕴含守护之力的刻刀,或许能帮她看清这颗珠子的真面目。
苏眠从睡衣内侧口袋里掏出阿婆的刻刀,刀柄的老松木带着熟悉的温度,刀刃上的铜铃图案在晨光下泛着淡绿。她小心地握住刀柄,将刀刃的尖端对准深色珠子的纹路,轻轻刮擦——刀刃划过珠子表面,没有像刮木头那样留下木屑,反而发出“沙沙”的细微声响,像是在刮擦某种坚硬的外壳。
随着刮擦的动作,一层极薄的木皮慢慢脱落下来,露出里面的材质——不是檀木,而是泛着冷光的金属!金属的颜色是淡铜色,表面因为长期被木皮包裹,有些氧化,却依旧能看出细腻的质感。苏眠放慢动作,沿着珠子的边缘轻轻刮掉更多木皮,金属的范围越来越大,钥匙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匙齿的数量、匙身的弧度,都与常见的铜钥匙别无二致。
就在这时,掌心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颤——不是刻刀或校徽的震动,而是来自手中的佛珠串。苏眠下意识地停下动作,集中注意力,突然感觉到一股清晰的意念,直接出现在脑海里,没有声音,却字字分明,像是有人在她耳边直接传递想法:
“钥在珠心,启钟楼,见真相。”
是“雾语”技能!苏眠瞬间反应过来。这个在雾隐林副本解锁的被动技能,能与雾中执念直接沟通,此刻显然是佛珠里藏着的执念,通过技能向她传递线索。这股意念很温和,没有敌意,反而带着一丝急切,像是等待了很久终于遇到能解开秘密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