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凡叹了口气:“我们中医被称为道医,我这么做其实也是不得已为之。他的病情急,必须要抓住时机。想要获得他彻底的信任,也只能从玄乎着手了。
至于用药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不把那根筒墨说得神乎其神,他们所有人都会在心里质疑,那么简单的药,是不是没有什么效果啊?
于是,前有夸大筒墨的说辞,后有针刺黑痰的祛毒,让他心里无比的信任,也侧面加强了他自身的求生欲。”
果然没多久,小伙子的一个陪护过来通知,回到病房后就躺下,病人咳嗽了几声,然后肚子里就一阵咕噜咕噜的响动。
赶紧把他送去厕所,拉了一大堆臭不可闻的黑水,肚子竟然就不怎么痛了,原本紧绷绷的肚子也软了下来……
到了这时候,黄德志最后一点的迟疑终于消除了,看着黄不凡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敬仰的味道。
黄不凡也不多说,交代黄德志继续给病人开药,就按苇茎汤的思路来即可。
病人在沂溪医院住了三天就出院了,出院前,小伙子专门找到黄不凡跟前感谢:“黄院长,多谢您救了我,我文华新一定要给您扬名……”
黄不凡自己对治好这个病人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自从雷同军那里回来后,把电视机送给了朱书记,这几天,沂溪公社大院的人气高涨了不少。
朱书记把电视机放在公社的食堂里,专门做了个柜子上了锁,安排专人看管。
可一到晚上,附近的群众就像看大戏一样跑了过来,尤其是那些孩子们,更是把公社的食堂当成了家。
蒋小珍这才看到了问题,不得不佩服丈夫的先见之明。如果真的把电视机放在自己家里,就凭这一点,还怎么过日子?
不过,有了电视机确实缩短了时空距离,就这么短短的两三天,就有不少人开始说着外面的事了。
黄不凡的心思全部在那上面,因为他知道,73年,已经是大运动的中晚期了,虽然某些方面确实没有六十年代那么混乱,但越是接近天亮,就越要谨慎行事。如果重来一次还掉进那个坑里,自己不得懊恼死了?
又过了六七天,突然接到了姚厂长的电话:“不凡,地委刚才批准了我们的扩建计划,还挤出来一笔资金扶持呢。”
黄不凡更加高兴:“黄玉明没有向你汇报木石溪水库的事吗?怎么地委突然又给钱了?”
姚厂长大声回到:“昨天,省委的人过来宣布,朱书记官复原职了,他回来上班的第一天,就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参加会议,讨论的就是常阳地区第二水泥厂的事,这不就有了这个好事么。”
黄不凡这才明白,原来是朱书记上班了,只是没想到,这个朱书记竟然如此大手笔,和陶主任比起来,还真是风格迥异啊。
这些话当然不能对姚厂长说,但有钱给肯定是好事,于是便打听了一下设备的问题。
姚厂长很兴奋地回到:“我早就已经和设备生产厂家谈好了,只等有钱就能运送到厂里。前几天玉明同志说了木石溪水库的事,我就通知了厂家准备发运,估计这两三天就能到了。”
这才是真正的大喜事,黄不凡赶紧说了很多佩服的话,花花轿子众人抬,可不能让老姚冷了心嘛。
放下电话,黄不凡在心里盘算:“两个新车间投产后,得说服高小鹰开始转变一下重点了,就算茶厂的前途不能丢下,水泥厂才是重中之重啊。”
刚想去水泥厂和黄玉明说说这事,桌子上的电话又响了,竟然是富华厂的胡厂长打来的:“黄院长,请问你有时间吗?如果有时间,我来找你说点事,或者你来我们这里也行?”
黄不凡有点纳闷:“富华厂一向‘闭关自守’,怎么突然让我去也行?”既然有了这个纳闷,干脆就答应自己过去,你胡厂长是大领导呢,怎么能让领导跑路?
开着车来到香草溪口上,旱田里已经动工了,看地基的规模,左边应该是邮电局,右边是电影院。
干活的人既有安福大队的社员,也有富华厂的一些人。黄不凡没有看到陈支书,便不准备停车直接进去。
没想到还是被一个熟人拦住了,竟然就是那个陈贵兵:“黄院长,胡厂长通知我,让我在这里等着,见到您就请您直接开进去,不用在门口等了。”
黄不凡也好奇了:“陈贵兵,你现在和陈厂长这么熟了吗?”
陈贵兵不好意思地摸着头:“您还不知道啊,因为香草溪只有我一户人家,富华厂来这里的时候就占用了我的房子,拿钱给我去外面建房子。
但我不想离开这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就尝试问了句能不能让我留下。胡厂长开恩,就让我当了个杂工。几个月下来,他说我做事踏实,就安排我在工程队干活呢。”
黄不凡也高兴:“哈哈,你小子还真是大难不死,今后好好干。跟着胡厂长,只要踏实做事,肯定能有出息。”
于是开车进了香草溪,很快就到了上次来过的厂部,胡厂长和朱总工已经等在那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